香港天主教学校的牧民工作者即使在工作中获得的支持有限,但仍然坚定不移,给学生传递天主爱人的讯息。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校牧民工作者对天亚社说:「有些老师倾向以完成多少工作项目来衡量我们的工作,他们不明白我们也要辅导学生和在下课后照顾他们的信仰和灵修需要。」
另一名牧民工作者亦表示,许多老师,特别是非教友老师,不明白他们牧民方面的工作。
在工作方面,学校牧民工作者与其他老师一起,透过不同的活动,如慕道班、朝圣、祈祷、礼仪、研经、教友领袖培育等来推动学生的宗教教育和信仰成长。
儘管两位受访者工作上不尽如意,均认为工作是信仰的使命。
其中一人说:「我们想帮助学生透过认识基督.面对家庭和学业的问题。」另一位亦说:「我们想让他们感到有人关心他们,我们相信在他们心中已播下了天主爱的种子。」
在宝血会伍季明纪念学校当全职牧民工作者的梁翠珊亦看到有需要了解和分享老师遇到的问题,但老师一般对此都没有兴趣。
她对天亚社说,她的合约需要每年续聘,使她不知道工作能否持续。
在二零零一年结束的教区会议上,大会通过建议学校安排时间举办宗教活动以及聘请专业牧民工作者。有些学校之前已聘有牧民工作者。
现在差不多两年后,天主教学校牧民工作者人数已增至八十人,大多数为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全香港一百廿五间天主教区中、小学、十间明爱中学及一百卅间修会学校中,这些牧民工作者分别在六十七间教区学校、三间明爱中学和部分修会学校工作。
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助理干事何家怡负责协助训练学校牧民工作者。她指出,有些学校聘请全职牧民工作者,有些祇聘用兼职,使部分牧民工作者要到两、三间学校工作来维持收入。
据何家怡说,有些学校牧民工作者曾向她表示被作当教师助理,未能实践牧民的角色。但她亦对天亚社说,有许多年轻牧民工作者虽然对工作充满热诚,但欠缺经验和培训。
因此,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于两年前开始为学校牧民工作者提供一年的培训,内容着重实务方面,如怎样举办圣经分享、学校弥撒和社会服务,以及怎样推动校内现存的天主教团体。
她亦说,课程有卅二周课,大多数由神父教授,训练牧民工作者处理青少年面对的问题。她说:「我们希望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专业地在学校履行牧民工作。」
本届有卅名学校牧民工作者于七月二日毕业,包括四名修女。
香港教区陈日君主教主持毕业弥撒。他在讲道时勉励牧民工作者,指出虽然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包括薪酬偏低,仍要以一颗牺牲的心来履行使命。
陈主教承认有需要加强对学校牧民工作者的支持,并希望他们的努力会渐渐赢得校方的认同。
天主教教育事务处教育事务主教代表胡路明认为,牧民工作者在加强教会学校天主教特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承认学校牧民工作者的工作在香港还是很新,遇到很多困难。她举例说,由于学校各自推行牧民工作计划,所以工作不清晰和无法可循。
胡路明说天主教教育事务处的学校牧民工作者协调小组将与学校一同检讨,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她说:「我们理解牧民工作者的忧虑,会跟进他们的情况。」